鉴于新《桥规》的实施,使某些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及评定依据更科学更合理,无疑是一种飞跃。但就在这方法变之余,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现提出预应力孔道压浆试件制作及试验方法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f¢·[ŪN¾·bbs.3c3t.coms£"wmN_
新规范7.9.10条规定:“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制作留取不少于3组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d,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的规定执行;质量评定方法可参照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执行。”f¢·[ŪN¾·bbs.3c3t.coms£"wmN_
其中有关影响浆体强度的问题包括配合比、试件制作、试验方法、结果评定四处。f¢·[ŪN¾·bbs.3c3t.coms£"wmN_
1、配合比:按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相关公路标准,对浆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均未做出明确规定(个人理解),只是从以满足各项试验指标基础上确定的一个最佳的比例。而新规范则从浆体配合比所用材料及“各项试验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ŪN¾·bbs.3c3t.coms£"wmN_
2、试件制作:按现行GB/T17671要求,试验制作的为水泥与标准砂与水拌和的水泥强度用“砂浆”,而压浆材料则为以水泥材料与外加剂及其他混合材料的“净浆”。以往公路压浆材料取样为现场现浇70.7mm试模六块,经标准养护,确定28天抗压强度即为浆体实际强度;新规范规定试验方法按GB/T17671要求执行(另有《铁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管道压浆技术条件》(TB/T 3192-2008),从各角度出发做出了系统的规定,有兴趣的朋友可去查阅),这将会出现一个矛盾,即试验室制样与现场浇样的不对应关系,将导致试验室检测结果与实际各项指标可能不符的现象。(此项待进一步探讨)f¢·[ŪN¾·bbs.3c3t.coms£"wmN_
3、试验方法:新规范分别增加了3天、7天抗压强度指标及3天、7天、28天抗折强度指标。规范中虽然提出了“不少于3组”的数目要求,但此3组试件是否为1天、3天、28天各一组,尚未明确。f¢·[ŪN¾·bbs.3c3t.coms£"wmN_
4、结果评定:新规范分别给出了材料3天、7天、28天抗折与抗压指标。按GB/T17671规定,则对压浆材料强度结果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ŪN¾·bbs.3c3t.coms£"wmN_
f¢·[ŪN¾·bbs.3c3t.coms£"wmN_
以上仅为本人一点拙见,恕水平有限,现提出与大家交流。f¢·[ŪN¾·bbs.3c3t.coms£"wm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