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交质监发〔2009〕174号)文件,为了在新一轮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及时发现并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保证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全省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高,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开展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活动主要针对我省正在进行路基桥隧施工的建设项目,重点治理内容为混凝土工程管理通病、施工工艺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等。通过此次专项活动总结出当前我省桥隧工程混凝土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形成一批有效的控制工艺和工法,并加以大力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4、高墩混凝土受力钢筋连接工艺和连接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5、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6、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7、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活动主体及典型示范项目
参与本次活动的建设项目:宝平、西铜、潼西、神府、西宝、渭蒲、西蓝商、安毛川、十天(安康东段)、十天(安康西段)、十天(汉中东段)、榆绥、延志吴、咸旬。
典型示范项目: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西蓝商高速公路。每个在建公路项目确定一个合同段作为本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抓点带面,做好引导。
省高速集团和交通集团要认真领导好所辖典型示范项目的活动开展,使其真正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三、实施方案
本活动实施时间为2009年6月~2010年12月,分四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质量通病自查阶段(2009年6月~9月)。各建设项目对照本次活动重点治理内容结合项目自身特点,进行全面排查,找出并统计本项目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
2、第二阶段:治理措施制定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2月)。根据第一阶段排查出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的措施和方案。
3、第三阶段:治理措施现场落实阶段(2010年3月-7月)。对发现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整改到位,通病治理取得效果。
4、第四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10年8月-12月)。各项目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及预防措施,完成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报告,法人单位统一上报,领导小组最终形成全省混凝土通病治理总报告,整理出一系列成熟的工艺、工法,以便进行全省推广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四、重点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不明确,工作划分不细致,逐级要求落实不到位;
(2)试验室操作不规范,管理粗放;
(3)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4)内业资料不真实、不合理;
2、施工工艺通病
(1)原材料存放、保管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钢筋(钢绞线)锈蚀严重;
(2)钢筋间距不合格,焊接质量差,波纹管固定不牢固;
(3)模板平整度差,除漏浆措施不到位,校正不及时;
(4)混凝土拌和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格、计量不准确;
(5)混凝土运输时间长,影响拌合时间、拌合质量;
(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合理,振捣不及时、不规范;
(7)养生措施不到位,养生效果不好,尤其是预制梁、高墩、悬浇梁;
(8)预应力钢绞线绞丝、不编束,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9)混凝土外观差,出现蜂窝麻面、露筋、修补、跑模等现象。
3、实体质量通病
(1)原材料实测指标:钢材、水泥、集料。
(2)桥梁工程实测指标:混凝土强度(包括离散性)、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尺寸。
(3)隧道工程实测指标:衬砌混凝土强度、厚度、平整度、空洞。
(4)混凝土裂缝宽度。
五、有关要求
1、各项目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三级管理单位”责任,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及时总结和交流治理经验,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
2、注重勘察设计水平质量,深入勘察、优化设计,使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安全可行。设计单位要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