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省部分已通车项目隧道出现渗水、涌水及支护水压过大等现象,以及部分在建项目对隧道排水系统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施工不规范、精细化程度不高、施工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为保证我省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和运营后的安全,省厅决定开展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专项活动。
一、专项活动的目标
严格隧道施工规范,优化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规范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工艺,加强通车后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隧道排水系统完好性和有效性,达到隧道不漏、不渗、不滴,排水畅通,支护不承担设计以外的水压,保证我省隧道运营安全。
二、活动时间和排查范围
本次活动从2009年6月开始,时间为一年,分排查、整治、总结三个阶段,包括近三年通车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所有隧道。
三、活动内容
1、地质勘探深度不足,隧道排水系统设计粗糙,造成施工困难,甚至出现排水系统不完善、不合理,造成先天缺陷。
2、隧道排水系统施工监管不到位,把关不严,施工随意性大,引发质量问题。
3、隧道排水系统施工工艺不规范,措施不尽合理,检查、验收不严,施工质量较差,造成质量隐患。
4、通车项目隧道检查重视不足,排水系统养护、清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排水不畅或堵塞现象。
5、通车后暴露出来的设计施工遗留问题,未能及时完善和彻底解决。
四、活动要求
1、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对本项目专项活动具体负责,针对本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明确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责任,并落实到人,明确各方工作内容、责任和要求,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
2、本次活动,无论是在建项目还是通车项目,各参建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都应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精力开展好这次活动,做到逐一排查,逐一治理,不留隐患。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具体措施
1、在建项目要创新设计理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1)推行精细化施工标准,如对防水板固定的总数量、固定方式、焊接办法等要作出具体要求。
(2)不断细化设计方案,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如对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中心水沟等构造设计。总结出一到两套成熟的标准设计图,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使用。
(3)始终坚持动态设计理念,尽可能提供排水计算书。
2、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严格设计核查,进一步完善、优化设计。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一定要落实到一线施作人员。
3、编制隧道排水系统施工工艺操作手册或指南。
(1)调整防水板固定密度和所谓铺挂松弛度。建议拱部与边墙的固定点采用同样的密度,注重凹洼设置固定点,强调防水板与壁面的密贴程度。
(2)对于预留洞室的防水板铺设要强调按洞室形状剪裁铺挂。
(3)纵向排水管安装前要求施作基座,要求纵向排水管平直顺坡,并50米进行试水检验。
(4)包裹纵向排水管的防水板下端应置于基座内固定,上端应固定在壁面上,上下两端应密切、顺直、牢固。
(5)横向排水管应保证与中心排水沟畅通。
(6)中心排水沟安置要求平直、顺坡,并做试水检验。
4、加强施工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科学组织施工,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关键工艺应严格规范施工,杜绝不按设计施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做好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
5、通车项目的隧道一定要加强养护工作,明确责任,勤检查,勤清理,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排水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全面排查(6月-7月)
以现场踏勘、核查设计、查找问题为主,逐项目、逐隧道进行排查。各建设管理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面排查,7月31日完成排查,并将结果汇总后上报厅质监站。
2、第二阶段:落实治理(8月-2010年4月)
以补充地勘、完善设计、解决问题为主,逐一治理排查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各项目建设法人单位、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根据第一阶段排查情况,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督促认真落实,使排查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3、第三阶段:总结提高(2010年5月)
以总结、评估、责任追究、形成长效机制为主,各项目法人单位和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认真总结活动,验收治理结果,进行评价奖罚,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专项活动总结报告,2010年5月底前报省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