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检测网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 积极推进长三角交通对接 [复制链接]

1#
上海 积极推进长三角交通对接
出处:中国交通报  日期:2007年8月13日
   “沪宁高速公路在江苏境内是8车道,一到上海就成了4车道;江苏省已经规定高速公路收费处排队超过200米就可以免费通行,但上海的江桥收费口却总是排着长队……”在上海市政协近日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动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专家们指出,上海和苏浙两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明显不适应,导致外省市车辆进入上海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
    然而,上述状况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改善。本次会议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动发展专题调研报告》,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建立沪杭宁“1小时快速交通圈”、构建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等一系列建议,包括对苏浙与上海连接的高速公路断头路进行全面梳理,限期解决。据了解,为加快与苏浙交通的接轨,今年下半年,上海就将建成两条高速公路对外连接段。
建设沪杭宁“1小时快速交通圈”
    长江三角洲地区,每隔30公里就拥有一座城市。然而,长期以来,交通体系的割裂,加剧了地区内各个省市、各个城市之间因行政区划造成的“楚河汉界”。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会专家强调推进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的重要性。
    “让上海多一个西湖,让杭州多一个外滩。”这曾经是很多人的梦想。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沪杭宁“1小时快速交通圈”颇受关注。专家组表示,上海在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过程中,应借鉴日本、德国的经验,规划建设“世博快捷通道”,实现长三角交通网络和服务设施的全面对接,到2010年应当基本建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杭宁“1小时快速交通圈”。在交通服务方面,上海应为进沪车辆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例如尽快在高速公路入市区处设置大型停车换乘枢纽,解决外地车辆入沪停车难问题;在世博会场地周围,选择适当用地,作为到沪参观世博会团体车辆的临时停车场。同时,高速公路的管理体系不统一,高速路网收费系统互不相通,造成收、发卡程序过多,高速公路大都尚未实施联网的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影响行车通畅。
    委员们还建议,做长三角地区交通规划时,还应邀请除苏浙沪以外的长江流域其他城市作为观察员参与,放大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效应。
构建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地区现有高等级公路约2.8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约1200公里,同时,水网密布,通江达海,港口比沿海其他地区具有明显优势。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正在逐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缺乏权威有效的协调机制、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综合规划尚未形成等。
    要实现长三角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必须构建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上海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从长三角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求来看,长三角要打造统一的交通信息基础平台,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还未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建设、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业务规范、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且相对分散、信息系统无法协调共用等。目前,在长三角地区,还没有建成重大交通信息的互通机制,举例来说,如果沪宁路苏州段发生重大交通事件、出现交通拥堵,就无法在南京和上海同步发布信息,引导车辆及时选择绕行路线。
    为此,调研报告建议,设立跨省市的交通网络管理机构,设立统一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开展客运异地联网售票、办票系统的试点,建立“客运异地联网售票系统”;尽快推出长三角区域电子地图,详细准确地记载区域道路信息,并及时更新,方便机动车跨省市行驶。
道路运输一体化率先起步
    在加快基础设施对接和统一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上海还将在省际客运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危险品运输联动监管等方面积极推进和苏浙两省的对接。据了解,上半年,上海市交通局已赴苏、浙与两省有关部门研究推进长三角道路运输一体化工作。三方明确,近期将重点推进省际客运行业重点干线和重点区域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整合线路资源;开展两省一市毗邻地区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试点,初步实现两省一市省际客运联网售票;协调统一区域集装箱运输政策,引导长三角地区道路集装箱运输快速健康发展;分步实施推动危险品运输企业、车辆、人员等信息网上共享,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引导、培育汽车快修连锁品牌企业向长三角地区辐射,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租赁客运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主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