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mthy
- 工程师
- 154
- 465
- 2007-03-04
|
1#
t
T
发表于 2007-06-04 17:31
|只看楼主
| 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梁问题(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0.45LAE+弯钩15D,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直锚长度来替代?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答梁问题(5):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中的“答梁问题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2)”。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梁问题(6):(1) 《03G101-1 图集》第19 页 《剪力墙梁表》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差”为负数。如:第3 层的LL2 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 , 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比第3 层楼面标高还要低1.2m ,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 层”的下一层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即第2 层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 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何必把它定义在“第3 层”呢?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LL3 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 0 (表格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3 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2 层”的。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3) 在“洞口标注”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3.2.6a”上,LL3 的YD1 洞口标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高为 -0.700(3 层),该洞 D=200 ,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 层”的下一层(2 层)上,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 层”上进行标注呢?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预算”。因为在分层预算时,是以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本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此,上述的(1)、(2)、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3)都不是“第3 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标高”难以理解。所以,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我认为,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标高”进行标注。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答梁问题(6):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差了一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例如:一座45 层的楼房,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建筑从第37 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36 层而不是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第37 层(关于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不少见)。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位置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例如:建筑学专业有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首层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亦为俯视图),且结构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在基础平面(俯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以使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当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置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结构所说的某层梁,就是指承受该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层平面荷载的梁(站在该层上,这些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下来,03G101-1 对“结构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详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见第1.0.8 条),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第3.2.5 条三款和第4.2.3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条六款)。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但对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学意义上的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美都是带有缺陷的美),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墙问题(13):问:03G101-1 第47 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于Lae 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直锚即可满足要求。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答墙问题(13):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个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
| | Ä-ÝgÎåô&bbs.3c3t.comö?¦<ã
}cª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