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检测网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7单身调查报告(转载) [复制链接]

1#

2007单身调查报告


2007-07-25
黄俊杰 来源: 银川新闻网




  57年前,中国拥有了第一部《婚姻法》,中国结束了一夫多妻制。


  57年后,中国拥有了高速增长的城市化率、GDP和离婚率,“第四次单身潮”与“80后离婚潮”同时到来———中国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生活突然增加了新的选项:单人房,双人床;亚婚姻,伪单身;一结婚,便离婚;签订婚前财产协议或单身协议……


  一次以婚姻观念的变化为表征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已经发生:随着社会上单身族群数量的增加,单身已不完全是一种被动无奈的让步,很多时候它甚至成为了许多人的主动选择;无论未婚或者已婚,无论青年还是中年,独身与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慢慢超出了婚姻的范畴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新观念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增长汹涌而来,男人和女人的共同生活有了更多的选项。


  也许我们暂时还不能确切地回答“一个单身时代是不是幸福而自由的时代”这样的难题,但我们希望,我们针对中国16个城市1024名普通单身男女所做的调查,能够相对清晰地呈现出目前中国人选择的真实面貌。


  


 单身的自我享乐模式


  2007年,单身人士选择的是“单独”,而不是“孤独”。更多城市在兴建新地铁线路,更多人搬到城市郊区。这些年轻的、城市的单身贵族和单身庶民,继续着为了得到梦想而失去梦想、为了得到爱情而失去爱情的生活走势。


  一个人炒基金养老、买小户型公寓省钱、在堵塞的马路中开时速两公里的小排量汽车……年轻人崇尚生活的“简约主义”……专家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单身正是社会发展而为人们提供的一种“单人的自我享乐模式”。


  根据郑州市金水区婚姻登记处的陈香兰结合生活经验对年轻人的一个判断,“结婚不到一年便离婚者,已占到离婚族的1/4还要多”。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已经开始总结“80后”离婚现象,结合法官的分析,在父母家蹭饭的独生子女们都是高危人群,罪状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经验不足、生活料理能力差、缺乏忍耐和包容、啃老、对感情的幻想多于现实”,因此,“在婚姻生活中难以担当好一个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看来,不少“80后”的婚姻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安全感,但由于大多没有什么财产可以分割,也没有子女抚养的问题,属于注重自我享受、婚姻的“自由行”一族———他们的单身现象是这个时代的投影。按曾被控“有伤社会风化”的苏格拉底的说法,结婚或独身,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反正肯定都会后悔。


  


 爱情投机主义:“三年之痒”已经取代“七年之痒”


  2007年5月,《法制晚报》的记者从北京的法院及民政局管理处2006年离婚的数据中分析出一个结果:“三年之痒”已经取代了“七年之痒”。根据法院判决的离婚案例,他们发现2005年北京离婚理由排行第一的是“外遇”,而2006年北京离婚理由最多的,变成了“家庭生活琐事”。


  《单身公害》的流行歌把“单身公害”唱成网上流行语,已婚人士完全可以通过“批判”单身者找点乐子,但在单身潮中,他们并不仅仅是旁观者。当爱情与婚姻被视为二律背反时,当镇海民政局发现“网络”和“经济”成为婚姻的两大“杀手”时,更多已经结婚的人存在着“单身心态”———周末婚姻、法式婚姻(分房而睡)、伪单身、亚婚姻、试离婚……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婚姻的拥有者,也是精神上的单身者。不妨认为,他们也是爱情的投机主义者。


  


 一次角色扮演和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中国的年轻人从32岁起就开始规划养老问题———这是根据2007年《全球退休生活角度调研》得出的数字。对单男单女来说,养老更不是每个月到银行存入625元那么简单。为着那无可寄予的未来,他们的生活教科书不得不增加股票、基金和房地产课程,不得不为自己准备一份专属保险规划:购买终身寿险还是定期寿险?要不要搭些医疗险、意外险和癌症险呢?


  这种单身身份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并不是专属个人的问题。《中国青年报》就这样描述着一个中国27岁普通青年的单身生活:“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正置身于新一波都市青年单身潮中,这股潮流正引起中国社会的某种不安。”


  对一个人来说,单身只是一次角色扮演,带来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经济清单;但对一个国家来说,在普遍的“421”家庭模式下发生的单身潮,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中国的青年人口在1978年曾达到顶峰,但这一代人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较少,直接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动力,带来过巨大的“人口红利”。但到2007年,按照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局局长伊曼纽尔•吉米内兹的说法,这种“人口红利”将于2010年左右在中国消失———突然之间,在那幕只充满背叛与自由的婚姻时代剧中,拥挤的城市、消费的压力、社会的保障、过度开发的环境、老化的人口,就这样伴随你的一个决定,改变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剧情。


  


 单身联合调查分析报告


  杨鸿泽、刘瀚之/文


  “中国单身报告”调查,旨在全面了解中国单身的状态、观念和存在的压力等问题。调查选取京、沪、穗、深、蓉等16个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对其20岁以上市民进行电话抽样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024个。联合课题组研究表明:单身人群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崇尚消费、享受生活的群体;在传统观念面前,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作出单身与否的选择;单身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多的压力,与之相反,他们对自己目前的单身生活感觉良好,却依然渴望能走进婚姻生活,婚后生儿育女。外来人口单身居多


  此次调查“单身”的定义为未婚人群,其中未婚、独身者占52.73%%;未婚、谈恋爱者占23.44%%;未婚、同居者占19.73%%;离异者占4.10%%。“纯粹”的单身占多数。调查显示,受访者住房状况以租房为主,占31.64%%,以90平米以下的小户型为多数,占72.46%%。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这一比例尤为明显,深圳单身租房比例高达52.73%%。此类城市外来人口比例高,住房状况以租房为主,而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差异,极有可能造成外来人口中单身比例相对较高。崇尚消费、注重享受生活


  调查显示,不经考虑购买奢侈品者占28.6%%;16%%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场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开销为自我娱乐消费或聚会等社交消费;为未来做储蓄保险的只有5.4%%。这表明现今的单身人群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尤其是月收入7000元到20000元这类人群,此三项的数据,都高于其他人群。单身的选择更多出于现实条件


  对于受访者单身的主要理由,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最多的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占23.8%%;而对于单身观念的形成,大部分受访者选择来源于现实条件(45.3%%)和自我的生活经验(40.3%%);而面对传统的婚姻观念,38.1%%的人的态度是不为所动。


  由此表明,人们对于单身的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单身并不是婚姻生活前的一种真空状态,而成为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选择单身更多出于自己的现实条件、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周围人群、文艺作品甚至传统观念对其都影响甚微。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导致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要承受更多压力,单身或许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各类职业中,企业老板、股东、大中型企业副总选择“生活方式的选择”的最多,占40.9%%,而这类人工作压力是最大的,也从侧面印证了此问题。单身生活感觉良好


  调查过程中,我们以0到100分为标准,让受访者对于自己单身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平均分数为71分;此外,超过一半,即62.4%%的受访者感觉单身并未对其造成压力,这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自己的单身生活比较满意,自我感觉良好。


  对于37.6%%认为有压力的受访者,他们最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家庭,父母的“唠叨”对单身的影响力颇大。婚姻仍是单身生活的终点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单身生活持续的时间为1~3年,只有5%%的人准备单身10年以上甚至一生。可见大部分受访者依然渴望婚姻,单身并非源于对婚姻本身的恐惧。在现实条件成熟后,大部分人依然会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对于生育的态度,近60%%的人选择结婚后生育,非传统的组织“丁克”家庭(不打算生育)的人群尚占少数。


分享 转发
情系江河,志在水利。江河监理,有我有你!
TOP
发主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