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检测网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路畅通就是他生命的延续,追记重庆市九龙坡区公路养护段养路工... [复制链接]

1#
公路畅通就是他生命的延续——追记重庆市九龙坡区公路养护段养路工罗明义
  《中国交通报》 日期:2007-07-25
 
 
【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发表评论
    7月17日,重庆雷电交加,持续暴雨累计近350毫米,创自189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日降雨量,重庆市发布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公路积水、泥石流、塌方……重庆公路交通面临巨大考验。无数平凡的交通人为保公路畅通,24小时不停地奔波在被暴雨冲刷着的灾区一线,及时发现和处置险情。
    18日,持续暴雨使华福公路不堪重负,龙西隧道出口处上方水流量已超出公路排水所能承载的负荷,过往车辆的通行安全受到威胁。16时,重庆市九龙坡区公路养护段养路工罗明义与同事一起前往隧道出口探查水毁灾情。
    被称为“拼命三郎”的罗明义,在过去的36个小时里仅仅休息了两个小时。当他乘坐的汽车行至隧道右侧护坡公路上行50米处时,由于被雨水浸泡的土质已经松软,车辆突然发生侧滑冲破路边人行防护网翻下20多米高的边坡,罗明义不幸当场殉职。同在车上的其他两名抢险人员一人负重伤、一人负轻伤。
    苍天洒泪,雷电悲鸣。
    站在罗明义殉职的公路边,看着来来往往急驰而过的车流,记者想:过往的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也许根本就不知道罗明义——一个平凡的养路工人将自己42岁的生命留在了这里。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公路畅通。公路的畅通,就像是他生命的延续。

他虽然不是最耀眼的,但发出了自己所有的光亮

    “这不是真的!”当听到罗明义殉职的噩耗时,和罗明义共事15年之久的牟祖国怎么也无法相信。因为就在刚才,他还和罗明义通过两次电话,问过水毁的情况。
    牟祖国痛苦地回忆说,从17日凌晨开始,养护段就兵分三路进行巡查排险,直到深夜大家才回来休息。18日下午,他因为要在办公室整理水毁资料就没有上路,而罗明义还是不停地奔走在公路上,这段时间里他只休息了两个小时。走的时候他还说脸都没来得及洗,脏兮兮的……牟祖国的声音哽咽了。
    罗明义为人随和、可亲可敬,因在家排行老大,同事们都叫他“罗老大”。牟祖国告诉记者,罗明义勤学苦练、不断进步,从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他很能吃苦,被称为“拼命三郎”。
    2004年深秋,九龙坡区的重点项目华福公路建设正值关键时期,罗明义驻守施工现场严格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他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倒计时表完成每天的工作量,而自己更是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像钉子一样盯在工地。施工单位的人都说,没见过这样能吃苦的人,没见过这样比监理还严格的甲方代表。
    有一次罗明义实在太累了,就和衣躺在椅子上睡着了,施工单位工作人员不忍心叫醒他。由于时间紧,他们就开始了下一道工序,当他醒来后发现了,硬是“逼”着施工单位返工。施工单位觉得委屈,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就这样“死板、不讲情面”。经过罗明义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施工方终于心甘情愿地返了工,因为在这“不讲情面”的背后,是罗明义对工程质量的一丝不苟。
    罗明义就像一盏路灯,引领着人往前走,虽然他不是最耀眼的,但发出的却是自己所有的光亮。
    “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九龙坡区公路养护段工会主席余仁文说。余仁文去年从部队转业来到养护段工作,和罗明义成了面对面办公的同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初入交通这一行,余仁文感到十分陌生,“他带着我上工地,熟悉业务,手把手地教我养护技术。他就像一张活地图,我们养护段管养的190公里左右的公路,哪里是桥、哪里是涵洞、哪一段是什么样的地质情况等,罗老大都一清二楚”。
    “公路养护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罗明义却乐在其中,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道班工人们都和他很熟,感情非常深厚。”余仁文说。
    余仁文带着记者来到他们曾经一起工作的办公室。在罗明义的办公桌上,安全隐患巡查登记表、《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与施工技术标准》手册、计算器、茶杯、夹包……一切都还像他走时那样随意地摆放着,就像随时他都会回来一样。可是,他却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们没有全家福”

    因为想找一张罗明义生前的照片,记者向罗明义的妻子刘瑛提出能否在家里找一张让摄影记者翻拍的要求。面对包括黑白照片在内的寥寥数张定格罗明义笑脸的照片,在一旁的罗明义18岁的儿子罗杰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没有全家福。”
    面对记者的愕然,刘瑛含泪苦笑道:“他整天都忙工作,一年里我们怕只有20来天见面相聚,哪有时间拍照啊。好不容易盼到他回来了,单位一个电话打过来,他还没坐一会儿就又走了。难得在家住一晚,心想着和他说说贴心话,可话还没说到5句,他就睡着了。”
    罗明义在养护段工作,妻子在家务农,儿子上高中。收入不高、工作却又忙又累的他很少有时间顾及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妻子操持,日子过得很清苦。刘瑛说:“我也怨他,但我更多的是心疼他,他的工作累啊!”
    去年,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罗明义忙着抗旱救灾,通宵达旦地给公路行道树浇水,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家里。他哪里知道,家里用的水是他的妻子从离家3公里多的山下长江边一担担挑回来的。那狭窄的山路男人们空手走路都要走30到40分钟,而刘瑛却要挑着水上山。挑一担水要一个多小时,那20多天她都是这样过来的。
    就在罗明义殉职前两天,家里的厨房、猪圈受大雨冲刷出现裂缝,屋顶瓦片掉了不少,刘瑛打了几次电话要他回来拾掇拾掇,可是忙着公路排险他根本走不开,而这通话却成了夫妻间最后的对话。体贴而又能干的妻子没有让罗明义为家操更多的心,她能理解丈夫的苦和累。
    “吃得苦,舍得干,服从安排。”当年罗明义的父亲罗正立,一位老养路工将自己的儿子领进养路工这个行业时,对儿子说了这番话。
    “他上午出去被雨淋湿的衣服还泡在桶里没来得及洗,下午他竟然就走了!”65岁的罗正立在儿子的寝室里睹物思人,禁不住老泪纵横,“我们是个苦家庭。罗明义是家里的老大,他5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了,孩子们没得到多少母爱。我一个月28元的工资,养4个孩子。平时忙于养路,孩子管得少,他们得到的父爱也少。”但是,让罗爸爸感到欣慰的是,罗明义是个懂事的孩子,做事十分踏实,对工作认真、执著和勤奋,最终使自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养路工、驾驶员成长为养路行业的骨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让老人显得疲惫沉重,但他却把伤痛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儿子是因为不让其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才去的,我很自豪和欣慰。”

 
分享 转发
TOP
发主话题 回复该主题